宁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来源:宁远县人民政府      阅读:361次

 

宁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远县统计局

2010331

2009年,是我县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极其关键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县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困境,主动破解难题,推动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上看,我县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创新转型取得实效,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战略稳步推进。

一、综合

经济发展低开高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40748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28万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29899万元,同比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51921万元,同比增长12.3%。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9%,二季度增长13.7%,三季度增长13.8%,四季度增长13.9%,波动幅度较小,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9:23:4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7785元,增长10.4%

二、农业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4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种植业总产值为128687万元,增长8.3%;林业总产值为18633万元,增长9.6%;畜牧业总产值为120944万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为17867万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6357万元,增长25.2%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31.21万吨,比上年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为54.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农业结构有了新调整,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3.65千公顷,增长14.4%;油料种植面积2.2千公顷,增长81.8%;甘蔗种植面积0.3千公顷,增长11.1%;蔬菜面积10.08千公顷,增长2.54%;果用瓜面积0.61千公顷,增长1.66%

2009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见下表:

品名

播种面积(千公顷)

同比增减(%

产量(吨)

同比增减(%

粮食作物

54.15

3.5

312051

1.3

其中:稻谷

42.19

0.5

273558

0

     薯类

5.41

0.93

24669

1.9

     豆类

4.73

31

9992

34.6

烤烟

3.65

14.4

8213

15.97

蔬菜

10.08

2.54

324173

2.69

瓜果

0.61

1.66

18590

4

水果

7.76

0.01

49444

9.3

林业发展步伐加快。继2008年克服冰冻灾害后,全县继续保持对林业发展的重视,2009年林业生产成果喜人,完成林业总产值

1863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400公顷,低产林改造面积333公顷,木材采伐1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3%,竹材采伐63万根,与上年持平,油茶籽产量8260吨,同比增长3.77%

畜牧业和渔业增长平稳,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120944万元,比上年增长3.5%,主要畜牧产品出栏、存栏、及水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计量单位

产量(存栏)

同比增减(%

出栏肉猪

万头

88.94

1.8

出栏牛

万头

1.54

8.5

出栏羊

万只

1.06

4.95

出笼家禽

万羽

618.18

8.2

出笼兔

万只

305

8.9

肉类总产量

76237

3.6

牲猪存栏

万头

56.5

0.1

牛存栏

万头

6.36

4.1

家禽存笼

万羽

303.3

7.2

兔存笼

万只

119.85

8.95

水产品总量

15660

5.2

农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县着力抓好烤烟、稻谷、木材、水果、蔬菜、生猪、油茶、九疑山兔等十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继续保持了全国粮食主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成功跻身全国优质油茶林基地试点县、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县行列。烤烟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年内加大了对烟田的基础设施投入,烟农种烟积极性较高,烤烟生产“量”和“质”均有所提升,全县合同种烟5.4万亩,收购烟叶16.04万担,实现两税及附加3500多万元。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全县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着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全县共投入各类资金3亿多元,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方面,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650处,其中骨干山塘清淤加固380口;准确把握中央新增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契机,新建户用沼气池户用沼气2076户,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528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全县新建了村级篮球场87个,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8个,新建乡镇卫生院4个、乡镇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122个,实施了农村信息共享工程,为全县678个村配备了电视、电脑等设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6103万元,增长24.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084万元,增长28.3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11019万元,增长17.2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9313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1372万元,同比增长29.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941万元,同比增长17.98%。

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增减(%

钢材

85162

-0.33

水泥

890077

12.62

毛织服装

万件

179.55

27.86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0776

8.41

机制纸及纸板

27200

-14.38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586万元,增长32.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3555万元,增长32%,税金总额505万元,增长63.96%,施工项目招投标推行面达到100%,房屋建筑面积74.58 万平方米,增长46.2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2009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9491万元,比上年增长69.94%;第一产业投资1192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86%;第二产业投资248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73%;第三产业投资261595万元,比上年增长60.16%。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001万元,增长74.34%,城镇固定投资完成269887万元,增长50.07%;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59604万元,增长92.27%。

房地产开发投资65633万元,增长65.05%,全县投资过千万的住宅建设项目达7个,商品房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8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中心商贸圈进一步壮大规范等因素的助推下,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7390万元 ,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县城零售总额1193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县以下零售总额68008万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8323万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18737万元,增长21.3%;其他行业330万元,增长3.5%。年末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总额达20295万元,比上年增长7%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占全年计划的116.7%,同比增长20.27%,其中工业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9个,实际到位内资16.6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28%,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引进内资12个,合计5.78亿元;实际外贸进出口16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62%,同比增长72.34%

旅游发展突飞猛进。2009年,我县继续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充分利用九嶷山舜帝陵这张金字招牌,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全年共接待旅客15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31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0.7%38%,旅游硬件投入1.04亿元。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2009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411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1%,旅客周转量58907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4.8%。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4.1公里,其中:省道115.1公里,县道350.1公里,乡道464.6公里,村道1304.3公里。

邮电通信能力显著增高。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1177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8.8万元,比上年增加55.3%,电信业务总量2700万元,比上年减少5.3%。移动业务总收入7500万元,联通业务总收入1300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7160户,平均每万人拥有本地电话535部,小灵通用户11342户,移动用户139045户,联通用户29650户,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达6815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355.4万元,比上年增长20.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83.4万元,增长20%,上划中央“两税”4839.8万元,增长30.8%,上划所得税2132.2万元,同比增长10.1%;全县财政总支出131155万元,增长34.51%,确保了工资和有关津补贴发放、教育卫生、综治维稳、社会保障和抗灾救灾等重点支出。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5804万元,比上年增长34.8%,政府基金支出5351万元,增长27.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9228万元,增长2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50万元,增长16.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94万元,增长13.9%,农林水事务支出22196万元,增长85%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72314万元,较年初净增99991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74682万元,较年初增加2183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438002万元,较年初净增65388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67465万元,较年初净增8315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4503万元,较年初净增2034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2962万元,较年初净增62807万元。贷款投放趋向集中,年内农业贷款64945万元,商业贷款14884万元,基本建设贷款94041万元,其他中长期贷款68920万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3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8%,支付保险赔付额559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491万元,赔付额1485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960万元,赔付额3620万元;中华联合保险保费收入865.7万元,赔付额488万元。

九、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04所,其中:中学28所,小学376所;在校学生119233人,其中:中学学生44058人,小学学生75175人;教师总数8699人,其中:中学教师4010人,小学教师4689人。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45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43床。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9年全县应执行环境评价制度的项目90个,实际执行87个,环评执行率为96.7%,应执行建设“三同时”项目90个,实际执行86个,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为95.6%,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为88%

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开展“三项行动”,扎实推进“三项建设”,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呈现好转的发展态势。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5起,死亡15人,增加事故16起,同比上升27.12%,死亡人数减少6人,比去年下降28.5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6人,同比下降3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4人,同比下降25.3%,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死亡人数为4.34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20.14万户,总人口80.45万人,比上年增加4700人,其中男性人口42.7万人,女性人口37.7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00。在总人口中,常住人口69.46万人,乡村人口57.18万人,城镇人口23.27万人,城镇化率为33.5%(新的城镇化率计算方法: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全年出生人口数8083(包含08年漏报人数)人,死亡人口数33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8‰。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年末国有集体单位在岗职工20574人,比年初增加324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563元,比上年增加1718元,增长7.9%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8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2777元,比上年增长11.48%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34084人,比上年增长5.46%,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763人,比2008年减少250人;企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321人,比2008年增加了2015人。

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52158人,其中职工38165人,比2008年增加6793人,城镇居民113993人,比2008年增加了5866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621972人。

全年新增就业4704人,安排就业培训12157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培训38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890人,扶贫技能培训1400人。

2009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131户,人数达39225人,比去年增加11495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01户,总人数达11219人,比2008年增加28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