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来源:宁远县祭舜办      阅读:471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炎黄华胄,薪火传承。今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在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隆重举行公祭舜帝大典。届时,位于舜帝陵东侧的舜帝陵碑林也将举行竣工仪式。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提升舜帝陵碑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推介宁远县的旅游资源,提升宁远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共宁远县委、宁远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活动,向全国楹联爱好者征集作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内容要求

 

  1、应征作品需围绕歌颂舜帝“德孝为先、泽被四方”的丰功伟绩,以舜帝、舜帝陵、舜帝陵碑林、舜文化、九嶷山为题材进行创作。

 

  2、应征作品要求主题思想鲜明,内容健康向上,语言清新流畅,寓意丰富深刻,文从字顺,雅俗共赏,用典须注明出处。

 

  3、每位参赛作者可对应入口、展览馆、亭阁等三类十处楹联(详见附件1)进行创作,应征作品不得抄袭,文责自负。

 

  4、本次大赛不收费,不退稿。所有征集入选作品,主办方有出版、发表、张贴、使用等权利,不再支付稿酬。

 

  二、奖项设置

 

  本次楹联征集活动分入口、展览馆、亭阁等三类十处设置奖项,每处各设:一等奖1名,奖励人民币3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人民币1500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人民币500元;入围奖若干名;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赠送价值350元的“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活动旅游纪念卡1(限游览宁远县九嶷山旅游区的舜帝陵、舜源峰、紫霞岩、永福寺、舜帝庙考古遗址、三分石、宁远文庙等景点)。本次征集活动将邀请诗联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征集到的作品实行无记名评选。若对应楹联征集序号的某处投稿数量不足10副,则相应调整评奖数量。

 

  三、投稿时间

 

  201551日起至2015630日止(以收到作品日期为准)

 

  四、征稿方式

 

  本次征集活动只接受电子稿投稿方式,来稿须注明“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活动字样及楹联序号,并注明作者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电子投稿信箱:nyjsb7239199@163.com。联系人:欧阳小英,联系电话:0746-7239199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楹联征集活动顺利进行,特成立“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中共宁远县委书记刘卫华,中共宁远县委副书记、宁远县人民政府县长桂砺锋任顾问,宁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欧阳学斌任组长,宁远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祭舜办、旅游外事侨务局、九嶷山森管局、文广新局、文物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活动小组办公室设在宁远县祭舜办。

 

  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属宁远县祭舜办。

 

  

 

                                                                   宁远县祭舜办

 

                                                                2015429

 

  附:

 

  1.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序号

 

  2.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3.舜帝和舜帝陵简介

 

  4.舜帝陵碑林简介

 

  

 

    附件1

 

  舜帝陵碑林楹联征集序号

 

  入口:

 

  1.西门大门楹联(柱高33)

 

  2.北门大门楹联(柱高33)

 

  展览馆:

 

  3.历史碑主展览馆内立柱楹联(主建筑,柱高4.2)

 

  4.历史碑副展览内立柱楹联(柱高3.6)

 

  5.艺术碑展览馆内立柱楹联(柱高3.6)

 

  6.祭祀碑展览馆内立柱楹联(柱高3.6)

 

  亭阁:

 

  7.舜碑亭立柱楹联(柱高3.3米,楹联约1.8)

 

  8.静深亭立柱楹联(柱高3.3米,楹联约1.8)

 

  9.水阁(观景亭)立柱楹联(柱高3.3米,楹联约1.8)

 

  10.碑廊立柱楹联

 

  备注:舜帝陵碑林共分为历史碑、祭祀碑、题词碑、功德碑、宗亲碑、艺术碑等。

 

  

 

    附件2

 

  “德孝之源·福地九嶷”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九嶷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名山之一。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创始人,《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山因此成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九嶷山舜帝陵始建于夏朝,是我国置陵最早、存续时间最长的始祖陵庙。九嶷山位于宁远县城南30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新潇湘八景之一、湖南省十佳旅游景区、湖南省百姓最喜爱的湖南百景之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人文景观名播宇内。千百年来,屈原、司马迁、祭邕、李白、李商隐、何绍基等历代名人骚客登临九嶷,为讴歌九嶷山留下的大量诗文。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或遥祭舜帝,或遣官代祭,留下了大量的圣迹仙踪和文物古迹,现留存古祭祀碑和古碑刻42块。一代伟人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欣然题写“九嶷山舜帝陵”更为九嶷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九嶷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无一不朝向舜源峰,所以自古就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说。九嶷山奇岩怪洞甚多,其中紫霞岩景点被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九嶷山是湘江发源地之一,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树木葱茏、林海莽莽、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特别是石枞、香杉、斑竹被誉为“九嶷三宝”,为此独尊,更具特色。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期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空中云彩飘逸,红霞万朵,石峰直插云中,有静有动,其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绝无仅有。

 

  民俗风情别具一格。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朴淳厚的瑶家民风,奇异艳丽的民族服饰,能歌善舞的瑶家男女,上刀梯、坐歌堂等民族文化活动、“背新娘”、“女婚男嫁”习俗,醇美溢香的“瓜箪酒”,形成迥异于其它旅游区的独特旅游文化资源。

 

  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随着洛湛铁路、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的建成通车和永州机场的通航,九嶷山已具备新兴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区位优势。九嶷山将迎来众多宾客,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特别是舜帝后裔寻根祭祖和旅游观光的圣地。

 

  九嶷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庄严肃穆的舜帝陵,挺拔雄伟的九嶷群峰,郁郁葱葱的林海,千奇百怪的溶洞皆各自成景。古往今来皆有文人墨客来此凭吊舜帝,呤咏如画美景。来九嶷山旅游观光,既可感受舜帝孝感天地,德播人间的德孝文化,聆听娥皇女英的美好传说,又能观赏,到名胜古迹,更可从历朝历代的诗词中领略到九嶷山深源的文化底蕴。

 

  

 

    附件3

 

  舜帝和舜帝陵简介

 

  第一章 舜帝史迹

 

  一、事迹

 

  舜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其事迹集中在《尚书》及《史记》两书中。散见于《国语》、《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50余种书籍中。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舜帝的篇幅占五分之三。概言之,集中于孝、德两个方面,台湾陈大络教授以“孝感天地、德播人间”相概括。

 

  ()

 

  舜是孝的化身。“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虞舜是瞽叟之子,冀州人。他幼年丧母,父亲顽劣,后母愚昧,弟象凶傲。父母弟三人“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尽管三人都想杀掉舜,但舜孝顺适从一点也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和他们和谐相处。因“孝感天地”,舜得以被四岳举荐尧位。尧嫁二女娥皇、女英观其内,遣九男与之相处察其外。后父母和弟弟又设法谋害他。舜凭大智大勇,逃脱了“井廪之难”,但仍不失子道,以德报怨,维护了家庭的团结。需要指出的是,舜是主动行孝,不象以后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愚孝。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在期颐前,欣然题词:“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

 

  ()

 

  舜是德的化身。“德自舜明”,“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以身作则,德化众生,身教重于言传。他“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虞舜务农、捕鱼,谦恭礼让、与人和睦相处;做陶精心制作而不粗制滥造;经商以诚相待,不使假、不欺行霸市。他的这些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舜被荐继尧位后,讲究政治道德,可谓德泽众生。舜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呼声立谤木(今华表)。他“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外,他还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三苗及边远地区的部族受教化而弃恶从善,心向中原。舜帝为百姓忧惧考虑,流放先贤的不才子“四凶”于僻远之地,安定了众生,让四凶族去对付更为凶恶的人,维护了边境。

 

  舜帝“齐七政”排列七大政事,定巡狩之制。每五年巡视一次,听取下属的政务报告,实地考察他们的政绩以定赏罚,亦可体察民情风俗。

 

  舜帝自强不息,大力刷新政治,初创了国家雏形。他将原先粗放松散的管理变为集约规范管理,对22位大臣进行了明细分工,都成就了功业。从而开创了政治清明、千邦和睦的太平盛世。

 

  舜出于公德心,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他为禹十三年如一日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而“预荐禹于天”,禅位给与之有杀父之怨的鲧子禹,这是“天下为公”之至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不顾百岁高龄,“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挥泪竹斑,更是谱写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奉献精神和敬老爱幼、诚信待人、惩恶扬善、举贤任能的优秀品德,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钦敬。

 

  舜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同时,舜帝后裔共有100多个姓氏,人数已达2.6亿之众,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港澳台和美国、东南亚各国,舜裔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002月,最早的舜裔团体—“笃亲公所”在美国华盛顿成立。1916年,“美州至孝笃亲总公所”在美国三藩市成立,将美国、加拿大等地所有舜裔组织统一起来,成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前身。1982年,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倡议发起成立“世界至孝笃亲总会”,1985年更名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现已成为仅次于“世界华人大会”的第二大海外华人组织。举行祭舜大典,对于加强舜帝陵的保护与建设,加强舜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增强同海内外舜裔宗亲的联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生卒

 

  根据司马迁《史记》“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的认定及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舜生于公元前2173年,卒于公元前2073年。

 

  三、称谓

 

  《史记》云:“虞舜者,名曰重华”。虞为有虞氏部落的省称,一说虞为舜初封地。舜目重瞳,故曰重华,目好动曰瞬,即舜。因其生于姚圩,故一般称姚重华,舜乃五帝之一。《汉书·古今人表》对其的标准称为是“帝舜有虞氏”。今舜陵下的碑写的就是“帝舜有虞氏之陵”。传说此碑极古,联系《水经注》及蔡邕曾写过《九嶷山铭》及擅长隶书,此碑为蔡邕所书,《水经注》记载:“零陵太守徐俭所立”。

 

  四、地位

 

  舜帝为上古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写的就是黄帝、颛顼、喾、尧、舜。《汉书·古今人表》将秦末前3000余年的1900多位名人分成九等,第一等圣人14个:太昊帝宓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帝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帝汤殷商氏、文王周氏、武王、周公、仲尼。帝舜有虞氏为14位圣人之一。

 

  第二章 舜帝陵简介

 

  舜帝陵是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有虞氏的陵寝,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据载: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在九嶷山三分石“升天”以后,留下肉体,凤凰百鸟口含珠砂为其筑陵于九嶷山,史称“珠丘”。

 

  舜帝陵是我国有史以来帝陵中最古的陵。说她古,是在此之前所有帝陵均属子虚乌有,因之《古陵墓志》称:此陵最古。舜帝陵又称“零陵”;陵内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为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碑高2米,宽1.5米,碑文隶书阳刻,周围用神龙护卫。

 

  自夏王朝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祀九嶷始,九嶷山舜帝陵就是历朝历代祭祖朝圣之所。秦汉时期,在九嶷山玉琯岩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十分宏大的舜帝祀庙。时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勘探发掘,已经发现了秦汉时期舜帝祀庙古遗址。遗址占地32000平方米。这与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多年前的古地图绘记的九嶷山舜帝陵用九根柱状物和“帝舜”标注完全吻合。

 

  唐初,残缺的文献记载:舜帝祀庙日渐荒废,但经多次修葺。宋代自赵匡胤始亦有多次修葺。到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重修舜帝陵于舜源峰下,从此陵、庙合一。

 

  明洪武年间所修舜帝陵庙占地2100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朝廷拨巨款进一步加以扩建,规模更为宏伟。扩建后的祀庙规模为正殿三楹,后殿一楹,龙亭一座、拜亭一座,东西朝房各三间,大门一楹,两旁碑亭一座。陵庙内古槠、香杉、红枫、翠柏交相掩映,陵庙庄严肃穆。雍正三年至七年,又一次大规模修缮陵庙,往后年久失修,几近荒废。1935年后栋毁于大火。1942年,简陋修复,没有恢复原有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舜帝陵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省政府拨款修复陵围墙。1990年,省政府又拨款修复舜帝陵寝殿。1992年,舜帝陵庙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立项为首批抢修文物,经勘察、设计,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次年325日,抢修工程正式开工,投资数千万元,历经七个年头,于2000年完工。

 

  为加大对舜帝陵保护与建设,1994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设“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07年,国家又将九嶷山玉琯岩舜帝陵古遗址列入了“十一·五”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规划。

 

  全面抢修后的舜帝陵恢复了清雍正年间的规模,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成两个自然院落,11个单体建筑,三面筑宫墙,宫墙内中轴线上由北至南分别为山门、午门、拜殿、寝殿,两侧为祭碑房、厢房。所有建筑造型端庄,气势恢宏。宫墙外修有神道、金水桥、华表等。其中主体建筑正殿为重檐殿顶,殿宽36.6米,进深18.8米,檐高双重斗拱,顶覆黄色琉璃,正殿内有舜帝铜像。殿基须弥座,殿前月台由花岗石素面砌筑,踏垛雕龙御道,殿四周与月台有汉白玉石栏环绕,52根直径60公分的巨大石柱、木柱、龙柱,支撑起全高18米的正殿,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陵区内古木参天,石雕、楹联韵味无穷,壁绘栩栩如生,祭碑房里保存完好的34块历代祭碑,它们与陵碑、抚瑶颂碑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连城。陵庙四周峰峦叠翠,群山环拥,形似城廓,护卫陵庙。

 

  随着祭舜规模扩大,谒陵人数增多,陵庙渐显狭窄,游人日见拥挤,扩建舜帝陵园呼声日增。为弘扬舜德,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遂决定扩建舜帝陵园。2004年,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省文物部门同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列入了建设计划。

 

  为了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2004414日,经湖南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917日,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为加强日常管理工作,200711月,经省编办批准成立了常设性正处级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办公室。舜帝陵基金会在理事长王克英的率领下,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与省直有关部门,永州市、宁远县人民政府,着手进行舜帝陵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历时两年,舜帝陵园总体规划得到批准,陵园规划占地29.1公顷,总投资8000万元。

 

  2005425日,舜帝陵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同年820日顺利竣工。增建祭祀殿、连廊、角楼、碑廊、厢房;原玉带桥三桥并为一桥,两旁新建拱桥各一座;新建祭祀殿外广场、仪门及停车场等单体建筑21个。舜帝陵庙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

 

  二期工程于2008417日开工,2009810日顺利竣工。投资6000万元(含土地征用),新建入口广场、图腾九柱、游客中心、陵园大门、主次干道、舜帝南巡照壁、历代祭祀墙与舜帝事迹墙、碑亭、明德广场、石牌坊、石仲翁二十二尊、观象台及公厕、围墙等。同时,新建停车场、水景、绿化园林十五万平方米,安装给排水、照明、音响等设施。一、二期工程所有建设资金由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筹措。陵园建成后,同舜帝陵庙浑然一体,气势恢宏,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章 历代祭舜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代祭舜活动

 

  舜帝的“天下为公,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奉献精神,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颂,舜帝本人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祭祀。祭舜是中华民族有统一的认同之始,更是国家以来共祭之始。历代帝王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经久不断。

 

  《大清一统志》: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嶷山而祭舜。

 

  夏商周三代立庙于大阳溪白鹤观前,祭舜活动不详。

 

  《史记》载:始皇帝三十七年(210)十一月,秦始皇望祀九嶷虞舜陵。

 

  《汉书》载:元封五年(106)冬,汉武帝南巡至盛唐,望祭虞舜陵。

 

  秦汉以来,移庙至玉琯岩前。常有命官、地方官祭舜,经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祭的香火不绝。据《九嶷山志》记载,较有名气的有南朝宋武帝刘裕遣官张邵、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名相张九龄赴九嶷祭舜,留有祭文。

 

  后因舜庙湮废,元结奏立道州城,祭舜改在该处,但祭陵依然在九嶷。唐僖宗时复立庙于玉琯岩前。《太平环宇记》载:宋乾德六年(968),敕置舜庙。后时有命官、地方官来此祭拜。元代依然。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嶷山祭舜。此后,凡遇国家大典、大事,朝廷都遣官来九嶷祭舜。渐成定制。明代共御祭15次,可考者13次。县令代朝廷致祭文为每年两祭,时间为农历的二月,八月上甲日。

 

  清承明制,御祭达45次。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的正楷谕祭文碑为碑苑珍品。

 

  明清时期,祭舜规定用太牢(整体牛、猪、羊,其他祭品俱全),朝廷命宫致祭时,由府、州、县地方官陪祭。瑶总率瑶族青年男女百余人敲锣打鼓,盛装列队五里外,沿途铺以松枝翠柏。祭前要沐浴斋戒。祭时,由10人赞礼。祭毕;乐队32人,舞队64人,载歌载舞,欢庆一番。原定祭银13两,清乾隆二年(1737)定祭礼银150两。

 

  民国时,湖南省政府祭舜4次,州、县祭舜5次,省、州县三级共祭舜9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舜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舜活动逐步展开。20世纪5080年代的祭舜多以零散的方式进行。90年代后,省、市、县开始组织社会各界举办具有规模的公祭活动。2005年省政府研究决定,每一任省长在任期内公祭一次,之后,市、县两级形成一任市长、县长公祭一次的定制。至20128月止,省、市、县先后举办过10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祭活动。

 

  119904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湖南省政协组织有关人士举行一次公祭活动。

 

  22000年清明节,宁远县人民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公祭舜帝一次,作为永州市公祭之预演。县长李德勋主祭。

 

  3200099日,永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举办了一次具有空前规模的祭祀舜帝活动。市长刘爱才主祭,市委书记邹金鷟恭读追思敬悼文。

 

  420011025日,由宁远县首届九嶷山舜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组织各界人士公祭舜帝一次。

 

  52003115日,由宁远县第三届九嶷山舜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组织社会各界公祭舜帝一次。县长李光富主祭。

 

  620059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公祭舜帝大典,省长周伯华主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捷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了祭舜大典活动。

 

  7200610月,永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社会各界举办了第二次具有空前规模的祭祀舜帝活动。市长龚武生主祭,市委书记曾庆炎恭读追思敬悼文。

 

  8200810月,宁远县人民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公祭舜帝一次,由县长罗建华主祭。

 

  92009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公祭舜帝大典,省长周强主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主持,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出席了祭舜大典活动。

 

  102012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公祭舜帝大典,省长徐守盛主祭。

 

    1120149月,举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暨永州市社会各界祭舜大典活动,市长向曙光、世舜联主席陈锦龙主祭,市委书记陈文浩恭读追思敬悼文。

 

  三、非官方祭礼活动

 

  无论帝王或朝廷祭舜、地方官员祭舜,实际上都是官方祭舜,只是祭舜活动的一小部分。大量的祭舜活动,则是以非官方的形式或民间形式进行的。这种非官方的祭舜活动,又包括几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各类官员以私人身份进行的祭舜活动。二是各类名人以个人身份进行的祭舜活动。三是各类社会团体进行的祭舜活动。四是结合旅游观光祭拜舜帝。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2-192),是非官方祭舜第一人。他是东汉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议论朝政阙失获罪,被流放到朔方。遇赦后,由于害怕宦官陷害,亡命江湖十余年,走遍全国各地,其中在南方荆楚一带流亡多年。流亡荆楚期间,蔡邕在永州一带活动了较长一段时间,并留下了大量活动遗迹。蔡邕非常崇拜舜帝。他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他更希望帝王能够像舜帝一样,从谏如流,把国家治理好。但现实情况却很使他失望。因此,他在流亡南方期间,特意到零陵郡境内的九嶷山拜祭舜帝,表明自己的心迹。为此,他写了一篇《九嶷山铭》,实际上是一篇祭舜帝文。这篇《九嶷山铭》,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铭文,又是一篇迄今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祭舜帝文。后来,这篇铭文被收录在唐代欧阳询等人于武德七年(624)成书的《艺文类聚》中。宋淳祐六年(1246),永州零陵郡太守李袭之嘱郡人李挺祖将蔡邕的《九嶷山铭》书刻于九嶷山玉琯岩。

 

  2004915日,九嶷山舜帝陵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社团祭舜大典。这次祭舜大典,由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联合举办,永州市人民政府与宁远县人民政府承办。参加这次祭舜大典的主祭人、陪祭和各界群众共6万余人。湖南省政协原主席、舜帝陵基金会理事长王克英,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陈守仁分别恭读了祭文。参加这次祭舜大典的海内外舜裔团体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舜裔代表团,国内福建晋江、厦门、广东澄海等地的舜裔代表团,共约500人。泰国总理他信,泰国执政党泰爱泰党副主席、泰国舜裔宗亲总会主席陈保焜为大会发来贺电。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舜裔宗亲,通过电视观看祭舜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场面,深受鼓舞,进一步增进了对人文始祖舜帝的崇敬感,进一步增强了“舜葬九嶷”的认同感。

 

  从2004年以来,民间祭礼活动非常平凡,特别是福建泉州、惠安等地的舜帝后裔每年的清明、农历812(舜帝的生日)都派代表到九嶷山舜帝陵进行祭祀,少则几百人,多达3000多人。201199日,闽台舜裔宗亲祭祖大典暨舜帝金身起“驾”仪式在九嶷山舜帝陵隆重举行。随后,舜帝金身起驾巡境福建省福州、宁德、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市的社区、企业、村庄,行程万里,福建舜裔宗亲200多万人迎驾,整个活动历时34天。

 

  第四章 舜葬九嶷

 

  一、先秦以来大量史籍记载:舜帝崩葬于湖南九嶷山

 

  1、中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海内经》清楚记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纲鉴》注云:苍梧山亦名九嶷。《辞源》就苍梧注释云:“(苍梧)山名,又名九嶷,地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2、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经史籍考证和实地考察,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永州古称零陵,“零陵”是我国夏代前就已出现的34处古地名之一。

 

  3.古文《家语》引孔子曰:“舜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4.《礼记·檀弓》曰:“舜葬于苍梧之野。”屈原《离骚》提及苍梧九嶷山:有“就舜而陈词”,“九嶷缤兮并迎”;朱子注亦曰“九嶷舜所葬也”。

 

  5.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曰:“()葬于苍梧九嶷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

 

  6.南朝梁任昉之《述异记》云:“湘水去岸三十里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狩而没,葬于苍梧之野。”

 

  7.《集解》引《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相似,故曰九嶷山。”

 

  8.余延灿《舜陵考》曰:“舜陵在九嶷之舜源峰,如淳云舜葬梧冯乘县,尔时九嶷正苍梧之野,苍梧之野即九嶷。《书》注释云:九嶷一名苍梧。应劭云:舜葬苍梧,九嶷是也。”

 

  9.《水经注·湘水注》曰“九嶷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

 

  10.《吕览》曰:“舜葬于纪城九嶷山下。”(零陵名纪城)

 

  11.《方舆胜览》曰:“九嶷山亦名苍梧山。其山有朱明、石城、石楼、娥皇、舜源、女英、萧韶、桂林、杞林九峰。又有舜峰,不列九峰之成,舜所葬处。”

 

  12. 《述异记》云:“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帝舜南巡,葬于九嶷,民思之,立祠曰望陵祠。

 

  13.《后汉书》载:“营道(县名)南有九嶷山,舜之所葬。”

 

  二、九嶷山玉琯岩舜帝陵考古发掘充分表明:舜帝陵庙在“三皇五帝”中绝无仅有,舜葬九嶷不可嶷

 

  1.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地图中,在九嶷山旁清楚地标注着“帝舜”二字,表明秦汉之前舜帝陵庙就建于九嶷山中。

 

  2.20024月至今,湖南省考古所在九嶷山玉琯岩发掘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古舜帝陵庙遗址。该遗址占地面积3.2万多平方米,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其中,正殿建筑基址已初露端倪,呈“吕”字状,南北向,至少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规模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据探测为九开间、五进,符合历代帝皇“九五至尊”的建筑规制。九嶷山玉琯岩舜帝陵庙遗址的发掘。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在“三皇五帝”祭祀活动中绝无仅有。

 

  3.20039月—20044月,湖南省考古所在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考古掘出夏代的祭坑,出土了象征权杖的石钺、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这就证实远在夏代,九嶷山就已经有了祭舜活动,而山门脚这一地点,依古代“山门”即指陵墓之门的含义,可知为九嶷山舜帝陵之门。因“九峰相似,望而嶷之”被派遣的祭祀者只能在“山门”掘坑而祭舜。

 

  4.据专家学者考证,九嶷山附近湘粤桂三省区因舜帝而命名的地名达170多处、如岳阳市君山、常德市德山、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广东韶关、广西梧州、桂林虞山、永州舜皇山等,进一步说明了舜葬九嶷山的历史事实。

 

  三、九嶷山祭舜是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共祭先祖之始,也是历代朝廷极为庄重的政治活动

 

  1.《九嶷山志》(清·吴绳祖)载:“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土坛犹存,秦时迁于九嶷山中,立于玉琯岩前百步。洪武四年(1371)翰林编修雷燧奉旨祭祀,迁于舜源峰下。”

 

  2.《宁远县志》卷四下“古迹”载:“舜官,在大阳溪,三代时祀舜处”,“祭祠,在舜峰下,玉琯岩前,秦汉祀舜之处,其龟趺文础磊磊犹存。”

 

  3.《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嶷山而祭舜。”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210)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帝于九嶷山。”

 

  5.《史记》载:元鼎4(公元前113)汉朝派年仅20岁的史学家司马迁探临九嶷山舜帝陵,元鼎6年于九嶷山北增设营道县,加强祭舜管理;元封5年,汉武帝南巡狩至盛唐望祀九嶷山舜帝陵。

 

  6.《汉书》载:孺子婴居摄元年(公元6)王莽下令于九嶷山修建“虞帝园”。清楚表明九嶷山舜帝陵庙规格之高和规模之大。

 

  7.《九嶷山志》载:唐代,玄宗李隆基遣张九龄代撰祭文赴九嶷祭舜。祭文:“惟神以大孝而崇德,以大圣而奋庸,以至公而有天下,以至均而一海内。故不以荒服之处,下以黄屋之尊,巡狩而来,殂落于此……”

 

  8.《宁远县志》载:“明代洪武四年(1371)敕,以春秋仲月上甲,县令具牲帛致祭。凡遇国家庆典,祭文赍香遣官司致祭,牲用太牢。清代沿用其礼。因事而告,举无定期,随时申敬而已。其祭品祭仪俱与文庙同。惟有正献不用,分献乐章亦缺如也。朱子()有《虞庙乐歌词》,最渊雅,可以被诸管弦,据为典要矣。”

 

  9.明代、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年间,朝廷均曾遣官祭舜。

 

  10.清代,从顺治朝开始就派员祭舜。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各朝,帝王均曾派员祭舜。有的帝王还曾多次派员祭祀。例如,康熙朝有8次,雍正朝有2次,乾隆朝有12次,嘉庆朝有4次,道光朝有5次,咸丰、同治、光绪朝各2次。民国年间,至1940年,也有4次祭舜活动。

 

  

 

    附件4

 

  舜帝陵碑林简介

 

  九嶷山舜帝陵碑林景区位于舜帝陵东侧,建筑设计风格与舜帝陵建筑相同。碑林占地面积271620m2,建筑面积3832m2,总投资3500万元。碑林景区分历史碑、祭祀碑展览区和艺术碑展览区,碑林内有历史碑展览馆、祭祀碑展览馆、艺术展览馆、舜碑亭、680米长碑廊、水阁、静深亭、景亭、水榭等建筑。景区以主体建筑、景亭、曲廊、水榭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空间。舜帝陵与碑林景区间设计水景,由后山引水而下环绕碑林到舜帝陵景区的湖里,水景宽度为6米。碑林景区设北门、西门、南门。北门为碑林游览景区入口,西门为碑林展览区入口,南门为工作入口。碑林建设立面设计为灰色琉璃瓦屋顶。

 

  作为舜帝陵景区的一部分,碑林景区的建筑体量略低于舜帝陵主体建筑,最大的祭祀碑展览馆高度为14.69米,而舜帝陵正殿的高度为19.3米。碑林景区有独立的游览道路系统,同时与舜帝陵的道路系统相连接,既可以独立游览碑林景区,又可以在游览完舜帝陵后由西门进入碑林景区,与舜帝陵景区的整个游览系统有机结合。